马超,凭借骁勇善战的天赋,成为三国时期少数的虎将之一。他与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黄忠被并列为蜀汉的“五虎上将”,这一形象深入人心。历史上的《三国志》将他们归为同一卷顺配网,而《三国演义》也为他们塑造了光辉的传奇。然而,如果从实际战功来看,马超在这五位将军中的影响力其实较为薄弱,名声并不完全与实绩相符。
在刘备攻占成都之后,其他四位虎将的军事经历都颇为显赫。黄忠曾在定军山战役中亲自斩杀曹操的大将夏侯渊;赵云与诸葛亮一起征战过祁山;关羽和张飞更是分镇荆州、巴西,掌握着大权。而马超虽然拥有一个侯爵的虚职,却很少有实际的指挥作战经验,几乎没有带兵的战功,因此可以说,他在五虎将中是名副其实的“空有其名”。
然而,若追溯到马超投靠刘备之前,他的军事成就和威名曾经远远超过其他四位虎将。历史记载中,马超在26岁时便带领军队出征,在一场受伤的情况下,他依然成功击败了当时强盛的袁绍。曹操杀害了他的家族,马超随后起兵反抗,一度占领了整个陇西,迫使曹操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。而即使在兵败投降张鲁之后,马超依然展现了惊人的威慑力。张鲁手下的将领们对于马超的实力感到惶恐不安,害怕他卷土重来,最终联手将其驱逐出境。
展开剩余72%这些辉煌的战绩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更是被罗贯中极力渲染,甚至编造了马超在追击曹操时,让曹操狼狈不堪,甚至割胡须、脱外衣化妆逃跑的情节。可以说,马超的前半生,几乎像是开挂一般,武勇方面堪比西楚霸王项羽。但是,为什么他在投奔刘备之后,却似乎变得毫无作为,形同“软蛋”呢?
这要从马超投奔张鲁的背景说起。张鲁虽然欣赏马超的武勇,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,在乱世中占有一席之地,但他始终无法完全信任马超。毕竟,马超曾敢与曹操、袁绍对抗,而张鲁的实力与这些大人物根本无法相提并论。于是,张鲁对于马超的能力产生了疑虑,而张鲁的部下们更是担心马超太过强大,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。最终,这些人联合起来,将马超逐出了张鲁的阵营。
当时的马超已是走投无路,心里清楚自己之所以被驱逐,正是因为张鲁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。这使得马超在投奔刘备时,心中充满了戒备。他最害怕的,是刘备会像张鲁一样怀疑自己。事实上,马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刘备最初封他为左将军,虽然与关羽、张飞等人同列顺配网,但关羽和张飞分别镇守荆州和巴西,掌握着实权,而马超虽然拥有将军之名,却并未获得实质的兵权,这种待遇无疑让他感到深深的不安。
晋朝的《山阳公载记》记载了一个故事,讲述了马超初见刘备时,直接称呼刘备为“玄德”,而站在旁边的关羽和张飞则显得颇为愤怒,差点将马超斩杀。第二天再见刘备时,关张二人依然带刀在侧,眼神凶狠,马超心生惧意,立刻改口称呼刘备为“主公”。尽管这个故事或许有些夸张和虚构,但从中可以看出马超在蜀汉的尴尬境地。
刘备之所以收留马超,正是因为他在氐人、羌人中拥有极高的声望,这些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时常对蜀汉的西北边境构成威胁。马超加入蜀汉后,这些骚扰终于得以平息。马超也清楚刘备收留自己的真正用意,并且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不容有失,因此始终小心翼翼,避免引起刘备的怀疑。
然而,马超内心的焦虑并未因此而消除。一天,治中从事彭羕找到马超,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,并同情马超所受的不公待遇。彭羕激动之下表示,凭借两人内外联合的力量,定能推翻刘备,自己将成为新的“老大”。马超听后并未作声,转身便将彭羕的言论告知了刘备,最终导致彭羕被斩首。这一行为,也让马超被视为叛徒。
这一事件揭示了马超的内心恐惧:他害怕刘备的猜疑,担心彭羕实际上是刘备派来的试探者。在生死攸关的时刻,马超为了保全自己,选择了背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